01.初识Python

Python简介

 Python(英式发音:/ˈpaɪθən/,美式发音:/ˈpaɪθɑːn/)由荷兰人吉多·范罗苏姆(Guido van Rossum)于 1991 年首次发布。凭借“优雅、明确、简单”的设计哲学,它已成长为全球使用最广泛、社区最活跃的编程语言之一。
 与 C、C++、Java 等经典语言相比,Python 用更少的代码量即可表达相同功能,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与维护成本。以下三张权威榜单从不同维度印证了 Python 的统治力:
榜单来源排名(2025 年 9 月)说明
TIOBE Index#1综合搜索引擎、技术社区与教学资源得出的语言热度指数
GitHub Octoverse#1(四连冠)全球最大代码托管平台年度统计,按公开仓库活跃度和贡献者数量排序
IEEE Spectrum#1由 IEEE 旗下《Spectrum》杂志发布,兼顾 Google 搜索、Stack Overflow、Twitter、GitHub 等多维度数据

为什么 Python 能持续霸榜?

  1. 语法极简:接近自然语言,新手一周即可写出可用程序。
  2. 生态成熟:PyPI 仓库已收录 50 万+ 开源包,覆盖从后端、爬虫到 AI 的几乎所有场景。
  3. 跨平台零成本:一次编写,Windows / macOS / Linux / ARM 全平台运行。
  4. 社区活跃:Stack Overflow 现有 320 万 个 Python 相关问答,解决问题效率极高。
  5. 企业级背书:Google、Meta、Netflix、字节跳动、腾讯等头部公司核心系统均深度依赖 Python。

Python 编年史

Python 编年史

一条时间线,看懂 Python 如何“蛇吞万物”


1989 · 圣诞节的“无聊”礼物

12 月,荷兰人吉多·范罗苏姆(Guido van Rossum)在阿姆斯特丹的假日里,决定写个“比 ABC 更顺手、比 shell 更强大”的脚本语言。
因痴迷 BBC 神剧 Monty Python’s Flying Circus,他把这门新语言命名为 Python——一段喜剧,就此改写编程史。


1991 · 世界初闻“蛇”声

2 月,Guido 在 Usenet 的 alt.sources 发布 Python 0.9.0 源码,内置异常处理、函数、核心数据类型,已具今日雏形。

“It was a ‘hey, look at my pet project’ moment.” —— Guido


1994 · 梦开始的地方

1 月,Python 1.0 正式发布,引入 lambdamapfilter,以及自带文档字符串(docstring)——可读性基因就此写进 DNA。


2000 · 开源时代启幕

10 月,Python 2.0 登场:

  • 完全转向 BeOpen.com 开源托管,社区可在线提交补丁
  • 垃圾回收升级为 分代回收,性能大跃升
  • 生态圈萌芽:Zope、Mailman、Twisted 纷纷立项

2008 · 破而后立

12 月,Python 3.0(Py3k) 发布,打破向后兼容,换来:

  • 统一 Unicode 字符串
  • 迭代器协议全面普及
  • 更一致的整数除法、异常语法

“Python 2 是过去,Python 3 是未来。” —— Guido


2011 · 包管理“基建”竣工

4 月,pip 0.1 发布,终结“手动下载 tar 包”的原始时代。
今天,PyPI 已托管 50 万+ 项目,日均下载量 3 亿次


2018 · “仁慈独裁者”卸任

7 月,Guido 在邮件列表宣布辞去 BDFL(终身仁慈独裁者) 职位,把语言未来交给 Python Steering Council
社区从“一人拍板”进入“民主治理”时代。


2020 · Python 2 正式“入土”

1 月 1 日,官方停止 Python 2.7 维护。
11 年拉锯战落幕,开发者笑称:“Python 2 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循环,加入了 print 语句的永恒安息。”

现在 · 蛇行天下

Python 已成为 AI 时代的通用语

  • 大模型:GPT-3/4、BERT、T5 的参考实现均用 PyTorch + Python
  • 计算机视觉:OpenCV、YOLOv8、Stable Diffusion 一键 pip install
  • 推荐系统:YouTube、Netflix、字节跳动的核心模型训练栈
  • 自动驾驶:Waymo、Apollo 的仿真与感知脚本
  • 量化交易:Jupyter + pandas + zipline,策略回测 5 行代码
  • 运维测试:Ansible、SaltStack、Pytest 让服务器“自愈”

生态圈 slogan:“There’s a package for that.”


未来 · 时间线待续

*Guido 已回归微软,继续带领团队优化 CPython 性能;
*PyPy、Mojo、RustPython 等多条分支并行探索;
*2025 年 10 月,Python 3.14 将带来无 GIL 的实验性解释器,真正的多线程时代或将到来。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